再比如从去年开始,乌克兰就一直在紧急采购无人机,并且计划在国内自行生产。而从这个月中旬开始,乌克兰政府军和乌克兰东部地区的民兵武装力量产生了零星的交火,在交火过程中乌克兰政府军出动了无人机打头阵。我看到一位俄罗斯的军事专家分析,乌克兰这么做,正是因为从阿塞拜疆的战局当中得到了启发。
首先,大家之所以会畅想无人机是否能改变战争形态,主要就是因为在去年9月发生的纳卡冲突。
这场冲突的背景很复杂,如果有兴趣你可以自行去了解,我这里就说一个大概。
在里海旁边,有两个小国分别叫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这两个国家因为宗教和民族原因,在历史上积怨已久。
纳卡地区是阿塞拜疆的一个自治州,但是这个地区的人口中80%是亚美尼亚人。
在历史上,亚美尼亚就一直想要夺取纳卡地区。自从1988年后,两国围绕这个地区的归属权爆发了好几场战争。亚美尼亚一直是冲突中的赢家,比如在1988年爆发的战争之后,亚美尼亚就占领纳卡及其周边7个地区。在那以后,这些地区一直被亲亚美尼亚政府的亚美尼亚族人控制。
但是在去年的冲突中,阿塞拜疆明显占据了优势,收复了纳卡地区的大部分地盘。根据中青网报道,在停火协议签署之后,阿塞拜疆国内一片欢呼,这意味着阿塞拜疆在持续多年的争夺战中取得了一次“纪念性”的胜利。
听到这里可能你会好奇了。就算你不清楚双方军事的账面实力,从历史来看,亚美尼亚也一直是占据上风的。为什么在去年的冲突中,它就栽了跟头呢?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阿塞拜疆在这次冲突中用了新武器,也就是无人机。
和你描述一下无人机在纳卡冲突中的表现。
在发生冲突之前,阿塞拜疆就在无人机技术上下了大功夫。它从土耳其和以色列进口了大量的无人机,建立了颇具规模的无人机部队。根据美国巴德学院无人机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阿塞拜疆至少有两百台无人机。这些无人机可以同时执行侦察和打击任务。
而作为对手的亚美尼亚,在无人机上就落了下风。它只有少量用来侦察的无人机。
在冲突爆发的第一时间,也就是去年的9月27号,阿塞拜疆派出大量无人机投入作战,在前线展开积极行动。它派出无人机对整个战场进行侦察,找到亚美尼亚的军事目标,然后再实施打击。而且,无人机之间也有协同配合。比如阿塞拜疆把一些老式的飞机改装成无人机,让它们充当诱饵,让亚美尼亚的防空武器暴露位置,然后再派出更先进的无人机进行精准打击。
经过一天的交战,阿塞拜疆公布战果,声称摧毁了亚美尼亚军队22辆坦克和装甲车、15辆防空导弹车、8门火炮、3个弹药库,同时还击落18架无人机,造成亚美尼亚方面超过550人的伤亡。
光是说数字可能还不太直观。在冲突中,阿塞拜疆的无人机除了作战之外,还兼具摄像功能。我在文稿中放了张阿塞拜疆军方视频的截图。你可以看到在无人机眼里,地面上的坦克那真是无处躲藏,只有被逐一消灭的命运。
也正是因为纳卡冲突中无人机大放异彩,让很多人觉得之前只在科幻电影里面出现的“无人机战争”时代,可能正在来临。美国《防务新闻》网站就在去年发表过文章,说在纳卡冲突之后,俄罗斯正在研发无人直升机,想要弥补自己在这方面的军事短板。
那么问题来了,无人机拥有低成本、低伤亡率的优势,作战表现也不错。无人机战争时代,真的会到来么?
从我目前查阅的资料来看,无人机可能会更频繁地进入战争,但是无人机距离“统治”战争,成为作战主力,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我和你具体聊聊背后的原因。
首先我在中国军网看到一个分析说,纳卡冲突的战争中双方的军事实力较弱,无人机在其中取得的战果“含金量”不足。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这两个国家人口加起来也就1000多万,面积也都算小国。他们的武器装备和世界军事强国比起来有较大的差距。无人机之所以能在纳卡冲突中唱主角,是因为这两个国家的空军规模都非常小,只有通过无人机来争夺制空权。无人机其实有点“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味道。
而且,亚美尼亚孱弱的防空能力也给了无人机可趁之机。亚美尼亚的经济脆弱,防空导弹的数量非常有限,防空雷达也是很多年前的老设备。这才让敌方的无人机能够轻松突破防守,大杀四方。
其实,阿塞拜疆使用的同款无人机,在叙利亚战争中,就曾经被俄罗斯军队屡次击落。无人机成为战争主力,很可能是军事实力较弱的小国采取的无奈之举。
那你可能会问了,纳卡冲突中用的无人机比较低端,那如果高端无人机大规模进入战争,会改变战争形态么?
当然,现在还不存在实例证明这件事。不过从我搜集到的资料看,无论低端还是高端无人机,他们想要大规模进入战争,改变战争形态,还需要迈过两个坎。
首先一个是伦理的坎,这个问题很复杂,有很多期刊论文都讨论过,我就挑一个你容易理解的说。
无人机在进行作战的时候,主要会执行两部分的任务,分别是发现目标和打击目标。
目前无人机的伦理困境主要在“发现目标”上。虽然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很先进了,但是还会犯一些不可思议的错误。比如曾有研究人员将打印的涂鸦贴在了限速标志的路牌上,导致AI自动驾驶系统将限速标志识别为禁行。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也不足以让无人机自主识别目标,还不出错。
那自然,如果无人机在战争中错误识别了目标,那可能会造成误伤平民的事件,这是不被伦理允许的。
因为这方面的考虑,现在的无人机采用的都是遥控操作。也就是由操作员坐在远处的基地里,对无人机进行操作。和小孩子玩的遥控飞机没有本质区别。
正是因为遥控操作这种模式,无人机在大规模进入战争时就面临第二个坎,通讯瓶颈。
我在观察者网上看到有作者分析,因为现在的无人机还是不够智能,需要人工遥控来指挥它们“发现目标”“打击目标”,这就导致了对通信的要求很高。
我们平时用手机通讯,依靠的是基站对信号进行中转,但是战场上没有基站,这让无人机得通过卫星进行通信。可是,通过在地球同步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来进行通讯会自带0.2秒的延迟。你想想,打游戏的时候如果自带0.2秒的延迟,游戏都没法打。这换在形势瞬息万变的战场中,那更是会误事,甚至会误伤友军。
除了通讯延迟之外。通信带宽也会影响无人机的使用。你肯定会有这样的体验,如果去演唱会等多人聚集的场合,手机上网会变得特别慢。这就是因为有很多人同时使用,通信带宽不够。
目前,卫星通讯的带宽远远落后于我们的想象。我给你说两个数字,4G的下载速度在实际生活中,能达到10-20Mbps(兆比特每秒)。美国最新的军事卫星的速度能达到8Mbps,虽然比起之前的卫星通讯技术有了质的突破,但仍然低于我们日常通讯速度。这就导致一个结果,如果在同一片区域中,有七八架甚至更多无人机在同时进行任务,那么会对卫星通讯的带宽带来极大压力,很少有国家有能力支持这样的通讯需求。
正是因为通讯瓶颈,现代战争中对于无人机的使用还是集中在侦察上。因为一台无人机就可以侦察一大片区域,同时对通讯的要求也没有那么高。
听到这里估计你也就明白了,无人机能在纳卡冲突中大放异彩,其实是和这场冲突双方的军事实力相对较弱有关。无人机想要进入更大规模的战争,并且成为主角,改变战争形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最后,我还想聊聊自己的感受。你看,纳卡冲突双方军事实力较弱,其实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事实。那为什么大家还都愿意讨论无人机在其中的作用呢?
我想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无人机在作战中的有效运用,正是由缺少资源的小国搞出来的无奈之举,这反过来让这套解决方案的兼容性更强。毕竟对于现实世界的挑战来说,缺少资源才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