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巨头海底捞和西贝都因为菜品涨价而向消费者道歉。两家企业表示,这个时候涨价没有顾及到消费者的感受,是个错误的决策。
这次疫情中“受伤”最重的行业之一就是餐饮业,来吃饭的人少了,企业经营成本增加了。菜品适度涨价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会引发消费者这么激烈的反应呢?
一种解释是,疫情毕竟重创了多个行业,老百姓收入减少,消费能力下降。大家都捂紧钱袋过日子,对未来充满焦虑,所以才会对价格变化格外敏感,甚至有人推测,消费降级要来了。
“智谷趋势”一篇分析文章认为,这次疫情很可能会推动整个社会的消费习惯发生一次巨大改变。
从数据上看,这次疫情确实对整个社会的消费意愿泼了一大盆冷水。根据国家统计局3月中旬发布的数据,今年1到2月份,代表消费力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断崖式下降,同比下降20.5%。
其中,餐饮、服装鞋帽、金银珠宝、家电、家具、汽车这几个大类的降幅更是超过了30%。为什么是这几个品类降得格外厉害呢?原因也很好理解,对于普通人来说,疫情可能让工作没了,薪水降了,但房贷、车贷、子女教育等刚性支出还在那。在这种压力下,减少非必需品消费就成为唯一选择。
智谷趋势”判断:1.这次疫情很可能会把中国加速推向下一个消费时代。2.这次疫情会为中国本土平价品牌在全球的崛起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消费时代”是日本社会学家三浦展提出的概念。他写过一本很出名的书叫《第四消费时代》,里面把二十世纪至今日本的社会消费观念划分为四个时代。发生在2005年的转型把日本带入了消费第四时代,那么什么是第三消费时代呢?第三消费时代的划定是从1975到2004年,也就是石油危机后的三十年。在这个阶段,日本经济增速放缓,但总体而言,社会消费热情却很高涨。老百姓热衷于购买名牌和高档商品,追求扩张性消费,家里一台电视不够,每个房间都要一台,一辆车也不够,夫妻俩恨不得各买一辆小汽车。
但是从2005年起,日本开始进入第四消费时代,当时日本经济已经从危机中逐步恢复,但老百姓的消费理念却没有冲着更大牌、更高级的方向走,反而开始排斥过度的包装、颜色和款式,追求价格适中、功能够用的基本款。人们似乎不再从过度消费中获得满足感,也不再需要通过物品来彰显个性和地位。极简生活的理念开始流行,很多人在做“断舍离”。
你会发现,这已经不是经济状况好坏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消费观念和习惯发生了一次转向。怎么形容这种变化呢?文章的说法是“消费降级中的升级”。也就是说,消费者追求的是在价格上“降级”,在品质上“升级”。大家并不是去买便宜的地摊货,而是选择那些有一定品质保证的平价商品。
麦肯锡在去年底发布了一份《2020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有60%的受访者表示,就算生活富裕,也希望把钱“花在刀刃上”。报告指出,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主流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跟前几年相比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大家更注重高性价比,也会大幅削减非必需品的开支。
那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又会起到什么作用呢?它很可能会成为临门一脚,把中国加速推向一个新的消费时代。
第二个判断,这次疫情会为中国本土平价品牌的全球崛起带来机遇。
首先,中国的供应链非常完整。中国是全世界极少数联合国认可的全产业链工业国,以著名零售品牌名创优品为例,旗下4000多种商品涵盖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绝大部分都是从800多家国内供应商那里直接采购的。
但更重要的是,中国供应链可以做到极低的成本。优衣库当年能把摇粒绒从1万日元压低到1900日元,这背后也是创始人柳井正找来了中国加工企业参与研发生产的结果。后来优衣库到中国开店,中国本地商品价格太低,很难复制日本的低价策略,优衣库不得不做出调整,把日式的品牌和服务列为了卖点,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中国供应链的强大。就在上个月,名创优品宣布后续新开发的商品将在保障品质的基础上降价20%~30%,以更极致的“性价比”占领全球市场。
疫情后消费市场将会更明显地呈现出“降级中升级”。大家不是不舍得花钱,而是重新会审视钱能买到的“获得感”。这不只是价格的降级、品质的升级,更是消费欲望的降级、消费观念的升级。
而这场疫情的作用,正是让更多人意识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