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短缺一直是这段时间的一个热点话题。受到疫情的影响,人们对线上娱乐和线上办公的消费需求激增,这导致电脑、手机、游戏等等行业对芯片的需求大幅度上涨。
但问题是,芯片的供给却不是说变就变的。一直以来,为了提升效率、控制成本,芯片产能一直紧跟需求。而如果要投资建设新的芯片生产工厂,不仅需要上百亿美元的巨资,而且还费时费力。总之是远水解不了近火。
很多人目前都在关注这件事给手机、汽车等等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过我注意到,在这场“缺芯”危机当中,有一家公司却看到了新机会:英特尔。
两周前,英特尔刚刚上任37天的新CEO帕特•基尔辛格宣布,为了解决芯片短缺问题,英特尔将会建立独立的英特尔代工厂服务。为了支持这部分新业务,他们将投入200亿美元,在美国的亚利桑纳州筹建两个新的芯片制造工厂。
美国有一位著名的科技行业分析师Ben Thompson,长期关注英特尔。Ben Thompson专门撰写了一篇评论,把英特尔的这个决定称为这家公司35年以来最重大的一次战略转型。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今天的《邵恒头条》中,我就来跟你分享一下Ben Thompson的观点。
既然是转型,我们就要说清楚,从什么转到什么。要讲清楚这个话题,我得先跟你说说英特尔在芯片行业里的生态位。在芯片行业里,有三个不同的角色定位:
第一类角色是只设计芯片,但是不自己生产的,比如苹果、高通、AMD、华为海思。
第二类角色是只负责制造芯片,但是不自己设计的,比如台积电、中芯国际,这类角色被称为代工厂。
第三类角色,则是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自己销售一条龙服务的,这类角色就叫IDM,翻译过来是整合元件制造厂。全球现在只有两家知名的IDM,一个是韩国三星,一个就是英特尔。
当然,这两家企业都不是100%的IDM。三星不仅自己设计和制造芯片,还会兼做代工厂的业务,比如三星常常为苹果代工生产。而英特尔则不完全是自己制造。如今有20%的英特尔产品,是由台积电代工生产的。
但是,对于英特尔来说,它的核心身份仍然是一家IDM。被外包出去的也不是英特尔的核心产品,而主要是一些二级产品,比如通信芯片、芯片集等等。
但是这一次,英特尔的新CEO宣布了两个关键信息,这两个信息意味着,英特尔在行业内生态位可能真的会发生一次重大转变。
一个关键信息是,英特尔将会扩大对第三方代工厂的使用,包括台积电、三星,以及位于美国的GlobalFoundries。而且,英特尔还首次对外确认,它们将会让台积电代工生产英特尔的核心产品CPU。其实,自从去年6月份开始就有这方面的传闻,而这次基尔辛格的发言,是第一次英特尔对外给了一个准信。
另一个关键信息是,英特尔将会自己做代工厂业务,生产其他公司设计的芯片。这体现在,英特尔将会成立一个全新的、独立的代工厂部门叫IFS (Intel Foundry Services)。这个部门将会自负盈亏,由英特尔的供应链高管负责,并且高管将会直接汇报给CEO。而且,英特尔将会把核心的IP拿出来提供给这个新部门的客户,包括x86、图像、人工智能、互联技术等等。英特尔投资200亿美元建造的新工厂,将会支持这部分的新业务。
那你要知道,一直以来,英特尔的商业模式一直都是把设计和制造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设计和制造就像是两个密切咬合的齿轮一样,一起往前跑。英特尔会投资大量的研发费用,设计出更新、更快的CPU。同时,它们还会在生产制造上投资巨额资金,生产出更小,但是却更高效的产品。正是这种设计和制造结合的模式,造就了英特尔在计算机芯片行业的霸主地位。
但Ben Thompson认为,这回宣布的信息意味着,英特尔终于要放弃对于“整合”的执念了。之所以作出这个选择,原因是无论是在设计环节还是在制造环节,英特尔都面临不小的危机。
在制造工艺上,今天的英特尔已经不是走在行业最前沿的了。
在这次的发言中,英特尔的新CEO承认,它们在制造工艺上曾经做过一个错误的战略抉择。在生产10nm芯片的时候,它们并没有采用荷兰阿斯麦的极紫外光刻机EUV技术,而是采用了日本尼康的“沉浸式光刻”技术。但是后来,英特尔选择的技术路线遇到了瓶颈,10nm芯片的生产遭遇延迟,而且一延迟就是3年。而极紫外光刻机技术则日渐成熟,并且被应用在最先进的芯片制造上。
更麻烦的是,英特尔并没有马上吸取教训,而是决定在7nm芯片生产上依然延续10nm的做法。这导致它们7nm芯片的进度也大幅度落后。本来,按照落后的进度计算,7nm芯片应该在今年推出。但是这一次的发布会上,英特尔的新CEO却表示,7nm要等到2023年才能问世了。
而相比之下,台积电和三星都已经在接5nm芯片的订单了,足足比英特尔领先了一代技术。
在设计上,英特尔同样面临巨大的挑战。
本来是英特尔客户的那些大公司,比如亚马逊、谷歌、微软、苹果等等,纷纷开始设计自己的芯片。如果英特尔一直坚持设计和制造整合,那么它很有可能在未来失去这些大客户。
而且,英特尔主要做的是个人计算机CPU和服务器CPU的生意。移动手机这一波红利,英特尔完全错过了。而台积电实际上就是靠承接了苹果手机的处理器芯片制造生意而迅速崛起,并且走到行业领先的位置。所以在手机处理器的设计能力上,英特尔几乎是一片空白。
Ben Thompson对此评论说,英特尔过于看重CPU的速度,但是却忽视了一件事,就是对于手机来说,电池管理同样重要。这就导致英特尔的处理器根本就不可能应用在手机里,无论是苹果还是安卓。
这两个因素都意味着,如果英特尔再继续坚守设计和制造整合的定位,那么它们的客户群体只会越来越小。
客户群体萎缩,反过来又会进一步侵蚀英特尔的设计能力——因为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英特尔如果想投入巨大的资金进行研发,就必须要先向投资人证明,未来的市场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同时,如果英特尔继续坚守以前的策略,台积电反而会日益壮大。因为台积电的定位从一开始就很清晰:它们只做下游的制造,不和客户在芯片设计上竞争。凡是想自己设计芯片的公司,都会有意愿和台积电合作。
说到这,你就能明白英特尔为什么要作出战略转型了。通过这次的转型,英特尔一方面想借助台积电的制造能力,满足已有客户对高端芯片的需求。另一方面,英特尔又想通过开拓跟台积电类似的代工厂生意,找到更广阔的市场需求。
如果不转型,英特尔就只能走下坡路了。
不过,如果你了解英特尔的历史,可能会知道,这并不是英特尔第一次决定要做代工厂。从2010年开始,英特尔曾经做过类似的尝试,但是在2018年却以失败收场。
那么,这一次英特尔重启代工业务,会不会也像上次一样,雷声大雨点小呢?
在这个问题上,各类媒体、分析师的看法那真是见仁见智。
有很多人不看好英特尔这次的战略转型。为什么呢?
你想啊,英特尔自己的芯片业务,会和给客户代工的业务形成竞争。如果两个业务发生冲突,英特尔很有可能会对自己的芯片业务偏心。上次英特尔的代工厂尝试以失败告终,这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有一类观点认为,英特尔这次的野心和决心,都远比上次要大。Ben Thompson就站在这个阵营当中。
在他的博客里,他让我们留意英特尔新CEO基尔辛格说的这样一段话:“我的CEO任期有一个主题,就是执行,执行,执行。我们要把英特尔的执行力原则带回来……每一次我们说要做X,我们就都要做到1.1X。我们要让这种(以执行为中心)的英特尔文化回归。”
这段话听起来很像官话,但是Ben Thompson作为一个长期关注英特尔的分析师,却觉得这段话里表达出的决心值得重视。
他提醒我们说,芯片行业一直以来能遵循摩尔定律发展,这背后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摩尔定律真的是一个自然规律,而是因为英特尔下了巨大的决心,推动了整个行业沿着这样的规律发展。在战略转型这件事上,当然要看它想投入多少资源,要看它的组织架构,但是同时也要看它有多大的决心,英特尔这次显然也拿出了一个坚决的姿态。
英特尔的代工厂业务后续进展如何,我也会为你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