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份研究报告标明DEC2基因和ADRB1可以在减少睡眠的情况下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在这份报告里,总结了过去一个月里生命科学界值得关注的两件大事。比如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糖尿病药物,可以用在治疗心脏病上,以及有一种“熬夜基因”,可以让每天只睡4.5小时。
在报告中王立铭老师还特别说明,这些生命科学的进展,本质上都是自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报告内容专业讲解。
1
“治疗心脏病:糖尿病药物的新用途”
2019年8月20日,全球知名的制药企业宣布,它们开展的一项名为DAPA-HF的临床试验,取得了重要成功。
这项研究开始于2017年,先后招募了超过4000位受试者加入。目的就是为了检验公司自己生产的糖尿病药物达格列净,能否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恶化甚至死亡的概率。
根据阿斯利康公司的公告,实验取得了积极的结果:这种药物把受试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了大约1/3。
要说清楚这项研究成果的重要性,我们得先从糖尿病的危害了解。
我们知道,糖尿病是血糖升高引起的疾病。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血糖过高本身并不致命,糖尿病真正的风险在于-血糖长期过高会影响身体器官的功能,引发全身的并发症。
其中最普遍、最危险的,就是心血管并发症。有接近一般的糖尿病者最终会死于心力衰竭、心肌梗塞这样的疾病。所以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降低血糖固然重要,防止这些严重并发症的出现,也是生命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但是长期以来,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虽然很多药物都能降低血糖,但是它们谁都不能有效的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甚至还有不少会增加糖尿病病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这就让医生们在治疗糖尿病的时候,经常处于两难的境地。
通俗的说,当我们治疗疾病的时候,目标到底是什么呢?是在短期内纠正某个异常的身体参数,比如血糖?还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防止某些严重后果,比如心力衰竭这样并发症的出现呢?
一直到最近,这个难题才迎来了重大突破。
2015年,一项大规模临床研究证明:德国一家公司开发的降糖药恩格列净,能够将糖尿病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大约1/3。此后,又陆续有几个糖尿病新药被证明有类似的好处。今天说的这个最新研究主角达格列净,就是其中之一。
因为这些发现,全世界糖尿病治疗的规范正在被缓慢的改写。这些既能指标又能治本的药物,获得了越来越高的临床地位。
从名字就能判断,这次的达格列净和2015年研究中的恩格列净是很类似的。确实,这类名字后面带有“格列净”字样的药物,有着类似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理。它们都能干扰肾脏对糖分的吸收,让糖尿病人过多的血糖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达到降血糖的目的。
2
“熬夜基因”
2019年8月28日,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一群科学家,在著名的精神科学研究杂志《神经元》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报道了一个人类世界中天然存在的基因突变。
这个基因突变,位于人体一个名叫ADRB1的基因内部,携带这个基因突变的人天生就特别能熬夜。他们只需要每天睡4.5个小时,就能保持充沛的精力。相比之下,普通人平均来说需要每晚睡8个多小时才能保证白天不犯困。
请注意,这是同一个实验室发现的第二个人类熬夜基因。早在2009年,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傅嫈惠教授就发现了第一个人类熬夜基因-DEC2.携带DEC2基因突变的人,平均比普通人少睡1.5小时。而更重要的是,不管是DEC2基因突变,还是这次新发现的ADRB1基因突变,都不会影响人的健康和情绪状态。
这些特别能熬夜的人就好像是上帝那每天偷了几小时的光阴,而且还能把这个投事件的本事一代代遗传下去。
你可能会好奇:这些科学家是怎么发现这些人类基因突变的呢?答案其实并不复杂,他们就是把整个人类世界当成了自己的生物标本库和实验室。
我们都知道,在父母生育子女的过程中,由于DNA复制错误而出现的基因突变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可以说,每个人类个体、每个人类家庭,都携带了这样或那样独特的基因突变。只不过在绝大多数时候,这些基因突变并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所以我们关注不到它们。
但是在极少数情况下,这些基因突变可能恰好位于非常重要的基因内部,因此就会让子孙后代变得与众不同-或者是患上罕有的遗传疾病,或者是拥有罕见的天赋技能。而这些抽中了“遗传”的人,自然也就成了生物学家们的研究对象。
熬夜基因的研究也是如此。傅嫈惠实验室长期在人群中寻找那些天生不怎么需要睡眠、特别能熬夜的人。特别是如果有些人整个家族都有这个本事,就说明他们很可能是携带了某个熬夜基因的突变。接下来,再通过大规模的基因测序,对比他们的基因和普通人的基因的不同之处,就能找到这些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