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他放弃科长职位,决然下海,租了一家面积不大的食品车间,研发出双截棍“棒棒冰”。
1998年,他吃瓜子发现了商机,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商机,竟让他在10多年后成为上市公司董事长,年销售额30多亿。
陈先保,1959年5月生,安徽合肥人,1982年,陈先保从无锡轻工业学院(江南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糖烟酒公司做管理工作。
那个年代,能具有这样一个铁饭碗,是令许多人羡慕的。可年轻的陈先保却以为这不是发挥本人才干的人生舞台。
1995年,他辞去了科长的职位,一头扎进了商海,成立了合肥华泰公司。
开端时由于资金有限,他租了个场空中积不大的车间,办起了消费儿童冷饮食品的小厂。彼时,正是冷饮行业竞争最剧烈的时分,国内许多知名的冷饮企业都在抢食冰棍、雪糕市场。
天天嗑瓜子,让他发现两个痛点,把几毛钱的利润做到身价30亿
如何让本人的东西与众不同,他苦思冥想,终于找到理解决方法:将棒棒冰做成双截棍的外形,瞄准少年儿童市场,走低价道路。很快,他做的棒棒冰翻开了市场,把销路拓展到了好几个省市。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居然掀起了一股"棒棒冰"的潮流。

靠着“棒棒冰”这个“金点子”,陈先保初涉商海就站稳了脚跟。
但很快,“棒棒冰”开端被同行大量仿冒。如何杀出重围、继续开疆拓土?
陈先保思来想去,揣摩出个匪夷所思的主见:去东北卖冰棍。南方人凭直觉就以为,东北人压根不吃冰棍。一切人都说,陈先保疯了。
陈先保则觉得,东北也不是一年四季都下雪,只需有夏天和小孩子,“棒棒冰”就一定有市场。
结果货到东北,“棒棒冰”在东北一炮打响,停业额疾速打破千万。靠着“棒棒冰”,陈先保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他冷静预见到,这个竞争剧烈的市场会很快饱和,必需疾速拓展新品。
谁都没想到,陈先保却盯上了毫不起眼的炒瓜子。这种支个炒货摊就能干的小本买卖,竞争更剧烈、利润更微薄,算什么生意?
不过,陈先保并不是自觉去冒险,在进入炒货这个传统产业前,他停止了普遍的市场调查。
1998年,一批企业家出省调查,陈先保跟着走了一趟,却四处买炒货、吃零食。吃着吃着,他把炒瓜子的痛点吃了出来:一是嗑起来脏手,二是吃多了上火。
他人的费事,就是本人的时机。陈先保很快发现一种新瓜子,瓜子皮洁净,嗑起来不脏手、还入味,让他倍感惊奇。
他认真揣摩起这种瓜子的制造工艺,发现它是先浸泡、去皮、入味,然后再炒制而成。陈先保突发奇想:假如将炒瓜子改为煮瓜子,上火的问题不就处理了吗?
好的香瓜子,必然要具有一个响亮好听的名字,因当时盛行的"恰恰"舞蹈,其内含的青春韵律与瓜子消费群体特征十分接近,从而陈先保就起了"洽洽"这个名字后来变成了著名的商标。这个名字朗朗上口,而且和嗑瓜子的声音很相近。
就在洽洽第一年的利润还不到400万元的状况下,投入400万元在央视做广告,简直是一夜之间,洽洽瓜子变得众所周知。
天天嗑瓜子,让他发现两个痛点,把几毛钱的利润做到身价30亿
2000年开端,洽洽就开启了国际化之路。十多年过去,洽洽曾经远销欧美亚30多个国度和地域,成了出口国度最多的中国知名品牌。在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度,不只“有华人的中央就有洽洽”,还成了当地炒货的第一品牌。特别是在泰国,洽洽瓜子经常被抢购一空。
2001年,销售额是4亿。2015年销售24.86亿元,占总营收的75%。就此,小小瓜子在陈先保的推进下,做成了超级大单品。
2011年3月,洽洽食品在深交所中小板胜利上市,以无可争议的抢先位置,成为了“中国炒货第一股”。
陈先保自己的身家由此暴增20亿。2012年,他更以30亿的身家,登上了当年安徽首富的宝座。这在炒瓜子这个微利行业中,绝对是个令人惊叹的财富奇观。
近年来,在坚果炒货休闲食操行业,随着来伊份的直营门店形式以及互联网电商形式的呈现,给不少传统坚果企业带来了艰难。洽洽食品作为传统坚果炒货巨头,也加速了转型,在互联网的冲击下,陈先保又将率领这艘瓜子大船走向何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