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R—2020—01019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长政办发〔2020〕20 号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长沙市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七大工程”三年(2020—2022 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
长沙市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七大工程”三年(2020—2022 年)行动计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0 年 6 月 16 日
(此件主动公开)
— 2 —
长沙市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工程三年(2020—2022 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中共长沙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长发〔2019〕14 号)精神,大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程,促进产业能级提升,全面提升我市制造业集群实力,结合长沙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
到 2022 年,全市制造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一)做大做强支柱优势产业。工程机械产业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培育范围,产值规模达到 3000 亿元;新材料产业产值规模达到 3000 亿元,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规模达到 2500亿元,智能网联汽车及关联产业产值规模达到 1000亿元,成为全国一流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制造试点企业突破 1000 家并实施动态管理,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数字化车间)总数达到 80 家。智能制造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等总数突破 60 家,开发一批绿色产品,700 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推进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服务型制造工程,示范企业服务收
— 3 —
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 35%。
(三)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规模达到 460亿元,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到 600 亿元,先进轨道交通产业产值达到 400 亿元;全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培育新一代人工智能、机器人、3D 打印等未来产业,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 300 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 2000 亿元。
(四)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65%以上,建成 19 个以上龙头企业引领、主导产业突出、特色鲜明的省级以上服务业示范集聚区。
(五)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市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总产值突破 10000 亿元,基本形成广泛联结、紧密互动、深度融
合的现代化产业链条。
二、主要任务
(一)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1.打造工程机械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进一步强化长沙工程机械产业优势地位,优化长沙经开区、长沙高新区的产业集聚,以浏阳经开区、宁乡高新区、中联智慧产业园、三一智联重卡项目等为载体,承接配套企业,提高本地配套率。依托三一集团、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等“全球工程机械 50 强”企业,汇聚全球产业资源。发挥长沙市工程机械行业协会作为集群发展促进机构的引领作用,建立协同的创新运行机制。重点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全力突破工程机械核心零部件和基础短板,提升高端液压元器件、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发展引
领全球的高端化、智能化的建筑机械、地下工程装备及其他特种工程机械产品,打造全球工程机械领域的科技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合作交流目的地。(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各园区管委会)2.创建新材料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先进储能材料、新型轻合金材料、碳基材料、先进硬质材料为重点,加强新产品研发设计、标准制定与下游行业设计规范衔接配套,推动新材料融
入高端制造供应链,提高新材料基础支撑能力,形成规模超 3000亿元的国内新型材料研发、成果产业化基地。依托杉杉新能源、星城石墨、晟通、新振升等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先进储能材料、新型轻合金材料的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突破碳基材料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关键工艺,提升产业化水平,促进先进硬质材料与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各园区管委会)
3.加快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集聚。把握未来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化、集成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夯实高端芯片、新型显示器件和关键元器件产业基础,加快比亚迪、蓝思科技、中电科、惠科等具有引领和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建设和投产。加强产学研协同发展,重点攻克核心基础元器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特色装备、关键基础材料等领域核心技术,完善创新平台布局。支持集成电路及半导体、电力电子、新型显示器件、应用电子等领域的新型关键元器件及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推动智能终端整机企业向高端市场和增值服务业延伸,形成 2500 亿元产值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各园区管委会)
4.加快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以本地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研发与检测、智慧交通、北斗导航、人工智能等产业为基础,以 C—V2X、5G、多接入边缘计算、高精度导航定位等技术为支撑,以规模部署 C—V2X 网络、规模推广 C—V2X 车载终端为核心任务,兼顾城市开放道路与高速公路智能化改造,率先打造国内首个超百公里智慧高速建设项目,实现国内首批自动驾驶出租车载客运行和首批自动驾驶环卫车辆公开道路运行,不断完善商业模式,通过多场景、大范围的应用带动行业整体发展,初步建成国家级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先导区,构建开放包容、协同创新、人机融合、链条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生态。
(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各园区管委会)
(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1.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以提升质量效益和结构效益为目标,以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内涵,以智能生产为主线,智能产品与装备为主体,探索推进智能服务,升级智能制造模式。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示范企业、车间的引领带动作用,深入推进试点示范工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制造经验和模式,到 2022年,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数字化车间)总数达到 80 家。培育引进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鼓励三一集团、博世汽车、中联重科等企业对外输出智能化改造、工业互联网等解决方案,为中小制造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能力输出。以企业为主体,依托长沙市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及已发布的智能制造服务商,全面开展咨询诊断工作,引导企业从自身发展的核心痛点出发,制定个性化的智能化实施路径。着重推进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配件、食品和轨道交通装备等重点领域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依托长泰机器人、宇环数控等企业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床等,依托比亚迪电子、格力暖通等企业推广智能终端、智能家电、智能网联汽车等先进智能产品。(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2.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以促进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为目标,以创建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和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为抓手,发挥现有国家省级绿色园区的示范作用,推进绿色园区创建工作。依托三一汽车制造公司、楚天科技等国家级绿色工厂,远大新风机、湘江涂料等绿色设计产品,红太阳光电、远大科技等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等再制造试点企业,继续推进绿色制造试点示范。推进工业清洁生产,组织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清洁生产改造方案,助推制造业绿色发展。在家具制造行业、印刷行业等推广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原辅材料,鼓励企业使用绿色环保的涂料、油墨、清洗剂和胶粘剂等原辅材料。力争到 2022 年,全市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等总数突破 60 家,开发一批绿色产品,700家企业完成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推进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和园区管委会)
3.深入实施服务型制造工程。引导制造企业延伸服务链条,支持中联重科、宇环数控等装备制造企业开展制造装备、施工装备、运输装备、生产线等设备租赁和融资租赁服务,由提供产品向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转变。支持三一集团、威胜电子等龙头企业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掌握核心技术的解决方案供应能力,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转变。依托芙蓉区“信用园区”试点,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供应链金融,以应收账款、票据等为依据为配套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鼓励制造企业创新服务模式,以推广应用长沙工业云、中电云网、根云平台、云谷 ZvalleyOS 等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切入点,发展远程运维、个性化设计、网络化协同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服务。打造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到 2022 年,示范企业服务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 35%。(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和园区管委会)
(三)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1.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依托九芝堂、方盛制药、春光九汇、药圣堂等企业,加快打造国内现代中药及特色中药产业基地;依托尔康、九典等企业扩大高端原料药、药用辅料的市场份额;依托三诺生物、楚天科技等企业,大力发展医疗器械和医疗检验检测产业;依托人和未来、源品细胞生物、光琇高新等企业,提升干细胞技术、基因检测等精准医疗领域产业化水平;加快生物医药与人工智能产业融合,鼓励重大疾病、突发性疾病的新药和特效药研发。到 2022 年形成 460 亿元的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规模。(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各园区管委会)
2.打造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高地。依托红太阳光电、华自科技、金杯电工、长高集团、威胜集团、远大科技等行业领军企业,大力发展光伏、智能电网、风力发电、燃气分布式能源和电磁能等重点优势领域,推动能源设备向成套化、高端化、智能化和服务化方向发展。依托永清环保、中联环境、航天凯天环保、力合科技、湘牛环保、邦普循环科技、法泽尔再制造等企业,在土壤修复、水处理、环卫装备、环保监测、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形成国内领先的产业方向,培育国内一流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到 2022 年形成近 600 亿元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规模。(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和园区管委会)
3.打造先进轨道交通产业高地。做大轨道交通装备整机规模,依托铁建重工等重点企业,重点发展铁路铺轨机、高效架桥机、轨道交通隧道工程掘进机等轨道交通施工车辆。做强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核心系统,依托中国通号、中车时代通信信号等重点企业,重点突破通信信号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大对轨道交通装备信息化系统支撑力度,提升产业协同配套能力。开展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提升重点产品智能化水平,在新一代绿色智能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制造领域实现关键突破。(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各园区管委会)
4.抢占人工智能与计算产业制高点。面向长沙重点产业布局,不断加强人工智能基础支撑,大力发展超高清视频、大数据等产业,完善产业链条,初步形成具有国内重要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区、产业集聚区和应用示范区。依托国防科大、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及各类科研平台,着力开展以算法为核心的基础研究。支持场景应用,强化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的既有优势,支持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场景应用,推进智能政务的强势落地,开拓智能医疗、智能教育等行业应用,积极发展智能运载工具、智能工程机械、智能终端、智能家居、智能机器人等五大类智能产品。支持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长沙高新区、天心经开区、雨花经开区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持续推进补链延链强链,推动飞腾高端计算芯片、麒麟操作系统、长城银河主机服务器和天河超级计算机等自主可控的产品发展人工智能产品,支持鲲鹏计算产业生态建设、建设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培养鲲鹏计算产业人才,孵化引进相关生态项目。培育地平线、千视通等企业做大做强,支持纳雷科技、北云科技等企业在感知识别技术、高精度定位等方面继续保持领先,到 2022 年集聚人工智能企业超 2000 家。(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各园区管委会)
(四)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
1.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高技术服务业。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技术、数字内容、电子商务等高技术服务业。突出研发设计服务对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关键作用,建立支撑产业结构调整的研发设计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环节的服务,培育知识产权服务市场,构建服务主体多元化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加强制造业重点行业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推进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运营,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完善科技中介体系,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充分发挥现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作用,着力推进网络技术和业务创新,培育基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信息服务。促进数字内容和信息网络技术融合创新,大力推动数字虚拟等技术在生产经营领域的应用。重点完善面向制造业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鼓励相关机构建立可信交易服务平台。到 2022 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65%以上,初步形成跨界融合的制造业新生态。(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市政府物流口岸办)
2.加快推进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发展。创建培育一批对全市乃至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示范、支撑和带动作用且产业特点鲜明的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引导服务业集聚发展、集约发展,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每年组织评定一批市级现代服务业示范集聚区。积极组织申报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力争平均每年新增 2 个以上示范集聚区。(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
3.优化高技术服务业公共平台。以服务工程机械、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和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新兴产业为重点,优化、整合或新建研发、设计、信息服务等平台功能,形成一批有重要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创新服务平台。加快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创建一批面向制造业的研发设计、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力争平均每年新增 30 个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高水平办好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打造世界一流的工程机械行业协会,持续提升智能制造、计算机等领域展会平台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会展办、各园区管委会)
(五)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1.完善产业链联动机制。全市 22 条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平均每条链建立 1 个及以上联盟或协会等机构,加强全产业链政、产、学、研、金、介、用等主体的交流与联动,不断完善“两图两库两池两报告”;实现产业基金对全市产业链的全覆盖,引导社会资本、研发机构等资源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产业协同与技术攻关,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联动发展,加强产业化、市场化的联动,建立共性技术平台,促进成果转化应用。(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政府金融办、各园区管委会)
2.提高产业链发展质量。聚焦 22 条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大力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建链”工程,推进工程机械、汽车、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推进人工智能及机器人、显示功能器件、自主可控及信息安全等新兴产业链向上下游延展。着眼产业链条中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以及代表未来方向的领域,积极引培掌握关键环节核心技术的隐形冠军企业。鼓励产业链企业向研发设计、销售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拓展,鼓励产业链生产制造企业通过智能化技术改造提升附加值,力争到 2022 年,全市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总产值突破 10000 亿元。(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各园区管委会)本计划自 2020 年 8 月 1 日起施行,有效期至 2022 年 12 月31 日。
附件:1.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年度工作目标
2.新旧动能转换工程扶持政策及奖励措施
附件 1